第454节
顾四木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454节,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,顾四木,18PO脸红心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她必得让陛下先了解她的全盘计划,两人再一并商议着来。
圣神皇帝接过这份奏疏后,就把案上其余的公文都挪开了。
因手里这份,不,更准确的说是这沓奏疏,厚度颇为可观。
要认真看完,估计要花不少时间。
圣神皇帝展开一瞧,就见开头第一句赫然是:“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。”
她不由抬眼一笑道:“你从前奏疏中,倒是少见引《礼记》里头的话。”
姜握也笑:是,之前她常年被朝臣们拿《礼记》里面的话围追堵截。自是不愿意引其中之文。甚至在家里和署衙的书架上,都把这本书撤了下去。
如今也没人动不动就谏她一下‘不合礼法’,姜握反而又寻出《礼记》,偶尔还会翻一下。
其实《礼记》中自有典论之言,比如这句教育为先的话,直到她所在的后世,她的故乡也有‘教育是国之大计’的宗旨。
只不过从前旁人拿《礼记》来框住她的时候,在她看来,别说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’了,根本是‘取其精华合成糟粕’。
怎么都能扭成他们的道理。
可如今,该她们来解释道理了。
就开篇第一句话调笑了一句后,圣神皇帝垂眸继续往下看去。
然而越看神色越肃然,甚至越看越慢。
需知圣神皇帝虽才登基为帝,但其实之前已经摄政十余年,要算上接触朝政的时间就更久了。绝大多数朝堂庶务对她来说都是驾轻熟就。
如今朝臣的奏疏,基本上一拿过来大略一扫,心中便有数。
但这份关于【教育工作】的奏疏,圣神皇帝看了很久。
久到她自己都未察觉究竟看了多久,只知道终于看完最后一页的时候,都恍然有些渴了。
还好手边被恰到好处的递上了一杯夏日凉茶。水本身并不冰凉温度合宜,但里面幽幽清凉的药草沁凉润泽,喝下去令人神清气爽。
姜握给陛下递上茶后,也给自己倒了一杯。
她也渴了。毕竟方才皇帝在看她的【办学策划案】,她也没闲着,替皇帝把御案上所有的奏疏都分检过了。
之后才抬头期待看着皇帝,等待陛下点评。
想说的话太多,圣神皇帝一时反而有些不知从何说起,最后还是先问道:“这件事,你琢磨了许久了吧。”
此绝非一日之功。
姜握颔首,心内是跟辛相一样的感慨:主要是从前,一来朝局如海,一波未平一波又起;二来,最要紧的是,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(筹子),实在谈不上系统地建立上层建筑。
圣神皇帝再次低头,将厚厚一沓竹纸从头捻到尾,忽然想起了之前的登基三步走,以及出版署最开始的三个部门,又感慨道:“你还是喜欢凡事分成三块来做。”
姜握再次含笑点头。
是,这确实也是她的习惯之一了。
所以,她的【办学策划案】也是分成了三大块主体。
其实文成看到的‘上阳宫军事学校’只是其中三分之一。
完整的策划案的三部分是:基础教育;精尖教育;军事教育。
顾名思义——
何为【基础教育】:即类似于九年义务教育,比较特殊的是,姜握要用到的是《第一所女校的建立指南》,建立的是女校。
毕竟,此时男子根本不缺学校——官方办学京中有国子监六学二馆,京外也有府、州、县学。民间私人开设的各种书院、学馆、私塾也很多。
反倒是女娘们,如果不能建立系统教育的制度,只按照现在皇帝特授官职的方式,总有些‘另辟蹊径’的意味,能融入朝堂的人也太少了些,且对上位者的依赖太大。
与【基础教育】相对的【精尖教育】,重点就截然不同了。预备选择的入学对象,都是在某一方面已经有一定高度的人才。比如说司农寺的年轻农官、工部善于修缮水利河渠的外放胥吏;户部擅统计赋税的九品计史……
简言之,便是在原有的专业有一定造诣,但是若无真正专家点拨教学,很难再上一层楼的人才。
姜握设想中的【精尖教育】学校,甚至可以说是一个‘现有院士培养下任院士和高级研究员’的机构。
传承。
总而言之汇成一句话:要人才!各方面的人才,且多多益善!
人才,乃发展的第一资源,是真正的国运兴衰所系。
至于【军事学校】,姜握之所以单独把军事拿出来,也是时代决定的——“国家大事,在祀(祭祀)与戎(军事)。”
虽则都是学校,但军事学校还是单独拿出来,不要混为一谈更好。
且军事学校的最终掌控权,也一定得是——
姜握指着策划案里用朱笔勾勒过的一句,看向皇帝:“到时候,还得请陛下出任军事学校校长。”
“学校……”
正如文成看到这个词的时候,虽然能明白意思,但也略微怔了一下。
圣神皇帝亦把这个词念了两遍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